生病可以幾乎說是人生命中注定會發生的事。每個人都體驗過生病的痛苦。看遍了醫院病房中與門診所接觸到的眾多男女老少病人,我真的覺得,人生中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這四項中若是沒有「病」,將會是非常幸福的。


        生病又分為許多種,有些病快來快去,過了就沒事了,例如感冒;但是有些病痛纏身多年,輕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,例如過敏性疾病,重者可讓人痛不欲生,甚至自尋了斷,例如糖尿病併發症或癌症末期。從事醫療工作多年,有時真的覺得現代醫學的力量仍然極其有限,病人與家屬往往把全部的希望放在醫師身上,不知道其實醫師對於許多疾病也充滿了無奈感。現在許多治療方式的目標只能限於「緩和症狀」,而非「治癒」。精神疾病的治療即是一個典型例子。精神科門診許多病人都是老病號,只能不斷靠吃藥來抑制症狀,即使明知藥效不彰而且副作用又多,但似乎也沒有其他希望了,真是既無奈又可悲。


        曾有學者們提出「心身症」或「身心性疾病」的論點,認為有將近百分之七十的內科範疇疾病是由心理因素所直接造成、間接促成或者加重病情。這類的疾病通常是長期慢性或反覆不斷發生的。若只是單純地針對生理與結構方面研究與治療,往往成效不佳,或者無法得到一致的療效。若能找出造成此病情的心理因素,並且予以解決或剔除,將可加速疾病的緩解或治癒。但這類的心理因素通常深藏於意識層次之下,需要有一些特定方法才能觸及。美國學者L.羅恩 賀伯特所發展出來的「聽析」技術是其中一項廣為使用的有效方式。


        對於現代醫學,這是個非常新的觀念,但是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醫師們開始嘗試從「身、心、靈」多方面來探討與治療身體與精神疾病。靠藥物與手術來處理疾病,並非真正理想的健康照護。所謂「上醫治未病」,若是能從根源預防或剔除病因,使這些折磨人的病痛根本不會發生,那才是真正的健康治療。


        曾經有位同事患有長年的偏頭痛,每日都得靠止痛藥緩解不適。經過聽析復返追溯發現,小時候的一次已經完全忘記的意外在他的心靈中留下了印痕,成為日後偏頭痛的肇因。當他自己看見這事件而且從中領悟時,偏頭痛就消散了。


        有很多的身體痛苦其實可能是心靈深處的陰影所引發的。期待未來的醫學能夠融入與接納這些觀念方法,將極可能會是人類醫療史的另一次大躍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liver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